2025年6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与湖南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科技审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永州隆重举行。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蒋婷、陈婧、刘艳、毛万龄、刘涛、莫子琪参会,蒋婷在主题发言环节中作题为《智能革命浪潮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审思》的发言。
本次研讨会以“智能革命审度与中华文明”为主题,设置了主旨报告、主旨发言和主题发言三个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11所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术骨干齐聚一堂,围绕数智技术赋能中华文化、科技伦理与产业创新,以及量子科技、认知哲学、人工智能赋能思政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智能时代科技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发展。湖南科技学院副校长李常健教授在致辞中欢迎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情况,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共谋智能革命发展新篇章。
在主旨报告环节,科技哲学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作了题为《数智技术赋能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化和传播》的报告,从多个维度阐释了数智技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赋能的成果,并强调技术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刘大椿教授呼吁构建一个技术逻辑与人文内核有机结合的创新生态,使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作主旨报告
在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的思考。东北大学教授陈凡东北大学深入剖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创新论述中蕴含的科技伦理观;山西大学教授高策则以产业案例为基础,强调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肖显静指出,即使在AI科学革命的浪潮下,人类的价值和作用仍然无法被取代。中国人民大学林坚、国防科技大学曾华锋、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等专家也分别就数智社会文明形态、制脑权以及量子诠释学等前沿议题进行了跨领域的对话交流。
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治立、山西大学的彭鹏、长沙理工大学的蒋显荣和文贵全、湖南大学的丁军强以及湖南科技学院的廖雅琴等专家教授,分别就量子科技、植物认知哲学、科技哲学知识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等领域分享了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一批青年学者骨干也崭露头角,他们以美国军事智能文化建构案例、脑机接口等前沿议题为切入点,充分展现了学术界的新生力量和创新活力。
我院研究生蒋婷在主题发言环节,聚焦智能革命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认同、价值以及传承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我们不能止步于技术带来的表象繁荣,而更应深刻审思其背后的复杂影响,在利用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更要坚守文化本真,注重深度挖掘与价值回归,维护活态传承的独特魅力,并完善伦理规范。唯有如此,方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智能时代焕发持久而深刻的生命力,真正做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确保中华文脉绵延不绝,为民族精神提供不竭动力。
蒋婷作主题发言
此次蒋婷等六位同学参加全国第三届科技审度学术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的扎实理论功底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我院研究生深入了解了智能革命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前沿动态,并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思维,增强了科研信心。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大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深入开展前沿研究,为推进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